《林克的冒險》(日語:リンクの冒険;英語:The Adventure of Link),標題前方還附註著「薩爾達傳說 2」(日版:THE LEGEND OF ZELDA 2;美版:Zelda II),是薩爾達傳說系列的第二款作品,於1987年發行於任天堂自家FC磁碟機平台上的電子遊戲,並於1988年轉換為卡匣型式媒介,在歐洲以及北美地區的於紅白機(NES)上發行。
本作是《薩爾達傳說》的直系續作,除了繼承前作部分要素外,《林克的冒險》還導入了新的操作玩法,例如經驗值、橫向卷軸移動以及需要技巧動作的劍技等;同時本作的故事也接續在《薩爾達傳說》之後,林克為了解開沉睡已久的薩爾達公主身上的詛咒,踏上了尋找失落的勇氣聖三角的冒險旅程。
故事情節[]
但即使加儂被擊敗,海拉魯的土地依舊被它殘留的邪惡的力量影響,仍處於荒廢之中。
隨著時間流逝,滿16歲的林克左手背上出現了不可思議的紋章。那正是代表著擁有清廉正直之心與天生資質,亦即足以擁有三角神力資格之人的特殊紋章。薩爾達公主的奶媽,英帕看到此一紋章後,帶領著林克來到一扇無法打開的門前,藉著林克手上的紋章,開啟了被封印許久的門,不知為何,房間內躺著的正是初代的薩爾達公主。英帕告訴林克關於流傳在這個國度上的傳說,並將一份卷軸與6個水晶交與林克。
卷軸內如此寫著:
「——三角神力有著『力量』、『智慧』與『勇氣』三道碎片。唯有全部聚集之時,才能發揮其最大的神力。」 已經有了『力量』與『智慧』,而『勇氣』已經被國王封印起來,為了取得最後一塊三角神力,必須要有這6個水晶才行……。
「初代薩爾達公主身上的魔咒必須要以三角神力才有辦法破除。請你救救公主,讓海拉魯再次迎來和平吧。」英帕如此懇求著。
林克默默地點了頭,看了下初代薩爾達公主,隨即離開了房間。取起劍與盾,林克踏上了一個人的旅程。
另一方面,加儂的手下則等待著讓加儂復活的時機到來——
故事背景(遊戲手冊完整版)遊戲玩法[]
儘管《林克的冒險》為《薩爾達傳說》的續作,但是在遊戲玩法上卻與前作有許多不同,甚至後續的作品也鮮少使用《林克的冒險》的架構,這讓本作成為系列中獨樹一幟的特別作品。
戶外地圖探索[]
本作在戶外移動時的畫面與《薩爾達傳說》相似,皆採用俯視地圖,不過不同於前作的小區塊分割以及切換地圖方式,本作可讓林克直接於戶外地圖中移動,除了山壁、河流、海洋或是部分擋路岩石等不能直接無視的障礙外,多數的區域都允許林克直接前往。
不過隨著林克移動時,戶外的大地圖會不時出現敵人的剪影(日本版為幽靈狀圖案;歐美版則為不同的魔物影子),這些敵人的圖案會持續地追著林克移動,如果林克得以閃過它們的話就能夠避免發生戰鬥,但多數的時候敵人移動的速度皆快林克許多,而當它們碰觸到林克時,畫面就會切換成另一種形式的移動方式。
橫向卷軸移動[]
此畫面設置是《林克的冒險》不同於系列其他作品的特色,當林克進入到大地圖上的城鎮、神殿、渡橋、山洞或被敵人追上時,此時就會切換為橫向卷軸移動的畫面。橫向移動下林克可以在城鎮中與村民對話來打聽各種消息;而當與敵人發生戰鬥時,隨著林克所處的地點不同敵人種類也會有所差異,比方說在森林中進入戰鬥畫面容易遇上莫力布林,而在沙地則容易出現利巴一類的敵人,不過在戶外切換的戰鬥橫向場景都有固定的長度,也就是說林克可以逕自無視敵人朝畫面兩側移動,一段距離後就能夠脫離並回到原本的戶外地圖模式。
除了遇到敵人外,如果戶外地圖上出現妖精的圖案,林克前去碰上的話也會切換成橫向模式,這個畫面中會出現一隻可供林克恢復體力的妖精。
戰鬥系統[]
由於戰鬥畫面採用橫向畫面顯示,林克的戰鬥技術因此成為非常關鍵的要素。以面對八爪投石怪為例,由於它們的體型矮於林克,因此吐出來的石頭正好會直擊到林克沒有用盾牌擋住的下半身,林克若要擋下石頭就必須將盾牌往下擺,並且在蹲下時用劍才能攻擊到八爪投石怪;而像是神殿中出現的鐵甲武士也和林克同樣手持武器與盾牌,因此該如何趁隙反擊並防禦對方的攻擊就考驗著林克(玩家)對於戰鬥的技術。
此外遊戲中林克還能從各地的海拉魯騎士學到上突刺與下突刺等更多劍術,這也讓本作的戰鬥系統顯得格為突出。
魔法技能[]
除了劍術外,林克也可以學得各類型魔法,當學會一種後,就能從下拉式選單中直接選擇要發動的魔法。這些魔法通常都來自各城鎮中的魔法師,有時候還得先完成某些支線任務才能夠從魔法師那學到魔法,雖然魔法是讓林克冒險更加順利,但其中有幾項魔法是林克通過障礙的必要技能,例如跳躍或妖精魔法可越過某些高台讓林克繼續向前進。
每項魔法都需要消耗固定的魔法值,而當魔法值歸零或不足時就無法發動該項技能,此時林克可以拜訪每個城鎮中的老婆婆請她們幫忙恢復魔法值,或是撿取擊敗某些敵人後掉落的魔法壺補充魔法值,同時地圖中還存有著四個特殊的魔法壺,可以提升林克的魔法值上限;關於每個魔法所消耗的魔法值,端賴林克在該項魔法提升的等級而定。
經驗值[]
為了強調劍術與魔法等多項技能的重要性,《林克的冒險》還引入了獨有的經驗值系統,每當林克擊敗敵人時就能獲得數值不等的經驗值,累積的經驗值主要用來提升生命、攻擊力或魔法的等級,三個項目的等級皆是8級封頂,其帶來的影響是:生命等級越高,林克受攻擊後的傷害越少;魔法等級越高,魔法值的消耗就越低;攻擊等級越高,使用劍的攻擊力也就越強。而除了透過消滅敵人還獲取點數外,冒險途中有時可發現內含有不同經驗值的寶袋,收集這些寶袋也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方法之一。
累積的經驗值如果不用於提升等級的話,最高可累積到8000點,而當林克三項目的等級皆封頂後,累積超過9000點時系統就會直接讓林克增加生命數。
生命數[]
林克在一開始有3條命,如果林克在於敵人戰鬥時將血量耗盡,就可以藉著消費生命數重新於原地復活,而當所有的生命數皆使用完的話就會進入Game Over畫面,此時再次進入遊戲時就會於最初的北方城堡重頭開始旅行。雖然一開始只有3條命,不過有時可在不同隱藏區域或迷宮某處找到形似林克的人偶,這些人偶可增加林克的生命數;又或是林克的經驗值累積超過9000點時,也會自動增加一條命。
裏模式[]
本作和《薩爾達傳說》一樣,通關後可再次進行第二次的冒險。但不同於前作,本作的第二回冒險並沒有難度調整或是迷宮變化,只會繼承第一輪的經驗值、劍技以及學到的魔法而已。
遊戲資訊[]
開發故事[]
作為初代《薩爾達傳說》創作者的宮本茂希望能開發一款不同於前作,"需要從上下來攻擊與防禦的橫向卷軸遊戲",為此組建了一支新的遊戲團隊;遊戲的內容開發同樣是以宮本茂為製作人,手塚卓志繼續擔任故事的編劇,不過總監一位則交予杉山直主導,遊戲音樂則由中塚章人來譜寫。也因為本作為不同的開發團隊所執導,因此才能於初代《薩爾達傳說》發售後隔年的1987年推出。
也因為本作與《薩爾達傳說》在遊戲玩法上有許多差異,因此直到開發快結束時仍將本作定位成"外傳"的作品,不過最後加上了林克成長到16歲的設定以及「薩爾達傳說 2」的標題,讓本作成為《薩爾達傳說》的直接續作。
圖像與音樂[]
在遊戲畫面呈現上,戶外地圖類似《薩爾達傳說》的俯視設計,不過相較於前作,本作的畫面呈現更加美化且設計出不同的地區,同時敵人不會出現的道路與各種地景的區隔也變得明顯。而在戰鬥或進入城鎮與迷宮的橫向卷軸移動畫面中,更體現出不同場景的差別,不像《薩爾達傳說》前作,每個迷宮都有著特殊的紋理設計,這也讓本作的迷宮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在遊戲的音樂上本作是由中塚章人所負責,相較於初代的代表旋律以及之後系列的音樂多半由手塚卓志所譜曲,本作的音樂成為了獨樹一幟的代表特色,也因此《林克的冒險》的背景音樂鮮少被沿用於後續作品中,目前僅有兩部作品中有沿用本作的音樂:其中一首是日文版本《林克的冒險》中與關卡頭目對戰時的音樂[1],重新編曲後於《不可思議的帽子》中作為和中間頭目的戰鬥音樂[2];另一首是《林克的冒險》的神殿背景音樂[3],被重新編曲後於《眾神的三角神力2》作為"擦身而過戰鬥"中與影子林克戰鬥的主題曲[4],會這樣安排或許是因為《林克的冒險》正是影子林克首次登場的作品。
版本差異[]
本作《林克的冒險》在日文FC磁碟機版本與海外(英語)紅白機(NES)版本之間,由於機體性能的差異與移植處理,使得遊戲系統、圖像與背景音樂皆有些許的不同。這些更動有些是讓遊戲流程變得更為直觀且合理,例如在日本FC版本中,林克需要蹲下以劍刺取才能取得物品與道具,而在海外版NES中則是直接碰觸解能取得物品,而當林克取得任務道具時還會有舉起的動作出現;此項更動的好處在於不會產生遊戲體驗的矛盾性,比方說其中一項任務是要林克找回被抓走的小孩子,日文版同樣是以刺取的方式來"取回"小孩,海外版則是將小孩子視為道具舉到頭上,兩者相比下來還是海外版的動作較為合理。
版本差異(圖像)
項目 |
日文版(FC) | 海外版(NES) | 附註 |
---|---|---|---|
林克 | 海外版臉部
細節較多 | ||
取得道具 | 日文版需蹲下再以
劍刺取物品取得。 海外版增加碰觸後 舉起物品的動作。 | ||
海拉魯騎士
渡河守衛 |
日文版近似村民
海外版攜帶武器 且分兩種外觀 | ||
被抓的小孩 | 日文版是柵欄
海外版改成衣服條紋 | ||
敵人圖標 | 敵人(弱) 敵人(強) 妖精 |
敵人(弱) 敵人(強) 妖精 |
日文版以顏色區分
海外版以圖像區分 |
擋路的魔物 | 日文版形似鬼
海外版則為 多足怪物 | ||
頭目
卡洛克 |
日文版僅一姿勢
海外版有兩種動作,攻擊較強 | ||
頭目
巴爾巴吉亞 |
日文版為流線
身體火龍 海外版為分節 長身火龍 | ||
北方城堡 | 海外版的柱子較多
並添加燭火台 | ||
戶外地圖 | 日文版的水體
有流動效果 | ||
王之墓 | 日文版配色較荒涼
附近有敵人 海外版天空較明亮 有位老婆婆在 |
劇情資訊[]
地圖設定[]
本作設定的海拉魯包含了兩大區域以及兩座島嶼,並以方位大致區分為東海拉魯以及西海拉魯,作品中海拉魯大陸上總共有八個城鎮,東西海拉魯各自有著四個城鎮,這些城鎮的名稱之後也被沿用為《時之笛》中賢者們的名字。就如同系列第一作所呈現的一樣,本作的海拉魯地圖沒有明顯的間隔限制,代表著林克在湊齊各種越過障礙的道具後,就可以在地圖上任意行動;另外死亡之山地區在初代中是橫亙在地圖北方的山脈,但是於本作中則位在西海拉魯南端的區域,同時初代所見的山脈也不過是整個死亡之山地區的部分山陵,這也代表著初代林克探索的地區實際上只是《林克的冒險》中大海拉魯地區的一小部分而已。
時間軸位置[]
雖然《林克的冒險》的劇情是直接接續《薩爾達傳說》的故事,但是本作所提及的背景故事則早在初代之前,這也讓兩作品成為有著明顯連續性劇情的作品。
而根據後來官方書籍《海拉魯史記》一書中所提供的時間軸資訊,可得知《薩爾達傳說》與《林克的冒險》的故事是發生在從《時之笛》分歧的"殞落時間軸"上,這個時間軸上的海拉魯王國從《時之笛》後發生了《眾神的三角神力》、《神秘果實》與《眾神的三角神力2》等諸多大事件,而《眾神的三角神力2》的最後將聖三角全部收復開啟了黃金時代,這也是《林克的冒險》背景故事中提到的偉大之王拆開聖三角以及「初代薩爾達公主的悲劇」等事件發生的朝代,這起事件後讓海拉魯王國開始衰退,並在之後分裂為海拉魯小王國,隨著加儂的復活以及勇者林克的活躍,依序發生了《薩爾達傳說》與《林克的冒險》的事件,也因此本作是目前"殞落時間軸"上已知最後發生的故事。
相關列表[]
遊戲角色[]
神殿首領[]
敵人[]
場所[]
神殿[]
道具[]
魔法[]
評價[]
銷售量[]
《林克的冒險》在日本約售出75萬套,改寫磁碟則達75萬次的紀錄;而1988年在北美推出時就成為最暢銷的FC遊戲。遊戲全球最終銷量為438萬,為海外NES第五暢銷的遊戲。
評價[]
- 《Family Computer Magazine》的讀者投票中獲得19.84/25分
- 《Play》對遊戲獨特的玩法表示稱讚,稱「其將多種獨特元素結合,創造了非同一般的動作RPG體驗」
- 《任天堂力量》為之頒發1988年年度遊戲獎,並稱其為「系列進化途中,有趣而自然的一步」
- 入選《任天堂力量》的200大任天堂主機遊戲榜單,位列第110名;又於2008年入選該雜誌最佳FC遊戲榜單,並獲得第12名殊榮。